抗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有许多学者致力于猪囊虫病、包虫病等绦虫病的疫苗研究,但疫苗的研制和应用尚存在许多关键性问题未得到解决,在短期内还难以推广应用。目前控制绦虫病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化学药物防治,目前已报道的抗绦虫药物有天然植物类和人工合成药物。

用于治疗绦虫病的天然植物类药物主要有南瓜子、绵马、卡马拉、仙鹤草芽、槟榔等。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专门研制了一种纯中药驱绦虫药物——雷丸驱虫灵,以替代西药驱虫剂。

人工合成药物有吡喹酮(Praziquantel) 、甲苯咪唑(MebendazoleMBZ) 、阿苯达唑(Albendazele,又称丙硫咪唑,肠虫清)、芬苯达唑(Fenbendazole)、奥芬达唑(Oxfendazole)、硫双二氯酚(Bithinonol) 、硝唑尼特(Cuitazoxanide,简称NTZ)等。

随着各类抗绦虫药物的广泛使用,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寄生虫抗药性问题。今后如何对绦虫病进行预防或治疗?研究者认为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可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利用已知化合物开发新药对已知结构的化合物作化学结构的修饰来开发新药,以增进对寄生虫的作用或减低对宿主的毒副作用;各种驱虫药的联合应用;研究使用方便的新剂型。如长效制剂、缓释剂等;研制安全、有效、廉价、实用的绦虫疫苗